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推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实落细,全市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
一、消费市场运行特点
(一)消费市场平稳增长。1-8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31.23亿元,同比增长12.9%,较1-7月回落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1%)8.8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1.80亿元,增长13.0%;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43亿元,增长9.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203.97亿元,增长14.3%;餐饮收入27.25亿元,增长2.8%。

(二)基本生活类消费快速增长。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较好。1-8月,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烟酒类、饮料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0.7%、23.6%、27.3%和31.7%,4类商品合计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达30.0%,拉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7个百分点。
(三)石油及制品类增势良好。今年以来,油价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加之暑期自由行持续活跃,油品类消费增长强劲。1-8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44.67亿元,同比增长24.7%,较1-7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6个百分点。
(四)汽车消费潜力持续释放。随着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实施,再加之全市发放2000万元的汽车专项消费券,汽车销售持续升温。1-8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51.77亿元,同比增长14.7%,拉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同比增长80.1%,拉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3个百分点;占汽车类零售额23.1%,较上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
(五)网络零售占比提升。随着实体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网络零售增势良好。1-8月,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8.6%,快于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5.7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2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0.0%,高于1-7月0.2个百分点。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大中企业发展不均衡。1-8月,全市限额以上大中企业91户,占限额以上企业数量的7.9%;实现零售额91.94亿元,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39.8%,同比增长22.6%,快于限上增速9.7个百分点。大中企业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个别重点企业拉动,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对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达37.6%。
(二)小微企业零售增长缓慢。1-8月,全市限额以上小微企业1153户,占限额以上企业数量的92.1%,零售额占比47.9%;同比增长6.4%,增速低于大中企业16.2个百分点,低于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6.5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承压明显。
(三)新增企业拉动力不足。1-8月,全市新入库企业36户,实现零售额3.75亿元,仅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个百分点,无法形成有效拉动。截至8月底,全市退库企业保留基数9.81亿,拉低限上消费品零售额4.2个百分点,高基数逐步显现,对后续稳增长形成一定压力。
(四) 升级类商品零售同比回落。受经济下行影响,升级类产品销售下降。1-8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52.7%、8.2%、18.4%,较上年同期分别回落57.7、14.7、3.9个百分点,合计下拉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0.2个百分点。
(五)实体零售业态活力偏低。受网购冲击和运营成本攀升等因素影响,部分实体零售店客流下降,经营状况不佳。1-8月,限上有店铺零售中,超市同比下降2.5%,低于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5.4个百分点;便利店同比下降7.4%,低于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0.3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下阶段,要紧盯年初预期目标,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夯实消费稳增长基础,加快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落细,促进消费品市场持续向好。
(一)积极推动企业入统。1-8月,全市新增批零住餐企业36家,但入库企业规模较小,对限上零售额和增幅拉动不大,对行业发展拉动有限。因此,主管部门以及各县市区要将五经普中达标未纳入的158户企业逐一核实,对企业全年销售额零售额预估,将已达标企业纳规入统,做到颗粒归仓。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在国家及省级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实施更为积极的“加码”措施,尽快落实以旧换新活动,并进一步扩大补贴的覆盖范围和补贴力度。二是精准把握“国庆”、“双11”等消费高峰期,精心策划,组织各类商业体举办展会,创新构建沉浸式消费新场景。三是多措并举组织各类车展及家电家居企业进入社区、机关等场所开展以旧换新宣传活动。四是主动搭建政企合作桥梁,积极支持企业采取“政府引导、厂商优惠、商家补贴”的多元化激励模式,共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的繁荣发展。
(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一是引导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二是继续执行并优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同时,扩大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确保更多小微企业受益。三是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予补贴,支持其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转型升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