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怎样理解GDP与GNP的区别?
解读: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由国内和国外所得到的最终成果的价值。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是以GDP为基础计算GNP,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GNP=GDP+对外要素收入净额
=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
其中,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是本国常住者从国外获得的资本和劳务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是本国对国外支付的资本和劳务收入。
GDP与GNP的差异表现在:首先,GDP核算遵循“在地原则”,不论常住单位的国籍属性,GNP遵循“国民”范畴,不论是否居住在国内;其次,GDP是个“生产”概念,从生产角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GNP则是个“收入”概念,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一般而言,在分析常住者的生产成果时使用GDP,在分析常住者的总收入时使用GNP;在分析各国的经济增长时采用GDP,在分析各国贫富差异程度时更关注GNP。
问题二:为什么GDP总量用现价,增长速度却用不变价?
解读:为反映指标的变动情况,在不同的经济研究目的下应该采用不同的价格标准,统计上常用的有现价和不变价。现价是指当年的实际价格,用以反映当年总量规模。按现价计算的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动包含价格变动和物量变动的因素,必须消除价格变动的因素后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动态。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价格称为不变价格。不变价格是以某年份现价作为基期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多用于计算与某指定年份相比的增长速度,如以2000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
以GDP为例,每年公布的GDP总量是现价总量,为了真实反映GDP增长情况,GDP增速为不变价可比增速,扣除了价格因素。GDP不变价计算目前是以5年为一个周期,2006—2010年的不变价编制以2005年为基期,2011—2015年的不变价编制以2010年为基期,2016—2020年的不变价编制以2015年为基期。
如:2017年和2018年,某地生产总值分别为2918亿元和3327亿元,如按照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则分别为1511亿元和1680亿元;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18年生产总值增速为14.0%,剔除价格因素后,可比价增速为11.2%。
问题三:GDP指标有什么局限性?
解读:第一,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只要采伐树木,GDP就会增加,但过量采伐后会造成森林资源的减少,GDP却不考虑相应的代价。再比如,某些产品的生产会向空气或水中排放有害物质,GDP会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却不考虑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显然,GDP在反映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反映它所带来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代价。
第二,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目前,经济学家们对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尽管有不同的解释,但都把固定资本存量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如果固定资本的质量不好,没有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那么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再多也许都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的国民财富。比如,我们在2011年建造了一座桥梁,2012年由于工程质量问题拆除了这座桥梁,2013年又重新建造一座同样的桥梁。2011年建造的桥梁增加了2011年的GDP,2013年建造的桥梁又增加了2013年的GDP,从而GDP增加了两次。然而2013年年底的国民财富中只包括当年建造的那座桥梁,2011年建造的那座桥梁因被拆除,在2012年年底的国民财富统计中就已经被剔除了。同时,2013年在建造这座桥梁时又消耗了一次自然资源(如果2011年建造的那座桥梁不出现质量问题,这些资源就不会被消耗掉),所以,与2011年年底的国民财富相比,2013年年底的国民财富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会减少。所以,不仅要注重GDP的数量,还要注重它的质量。如果盖了许多厂房、住房,修了许多道路、桥梁、码头,而不注重其质量,没有多久就不得不拆除,虽然GDP表现得一派繁荣,但国民财富不会迅速增加,反而可能会减少。
第三,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有些非市场经济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家庭妇女做饭、照顾老人、养育儿童,等等,这些活动没有发生支付行为,按照国际标准,GDP不反映这些活动。但是,如果这些工作由雇佣的保姆来承担,雇主就要向保姆支付报酬,按照国际标准,相应的活动就必须反映在GDP中。可见,由于GDP不能反映某些非市场经济活动,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损失了客观性和可比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比如,大多数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育养,许多老人被送到养老院去照顾等等。而发展中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家务劳动都由家庭成员自己来承担。同样的家务劳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化程度高,对GDP的贡献就大;发展中国家市场化程度低,对GDP的贡献就小。因此,就这一点来说,发展中国家的GDP与发达国家的GDP并不完全可比。
第四,GDP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人均GDP的增加代表一个国家人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加,从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增加时,这个国家的平均福利状况将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一小部分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增加,或增加得较少,因此他们的福利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或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从人均GDP中就看不出这种由于收入分配的差异状况而产生的福利的差异状况。从生产角度看,GDP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而且能够反映这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从使用角度看,GDP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需求规模,而且能够反映这个国家的需求结构,也就是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及其具体构成项目在总需求中所占的份额。从地域角度看,GDP不仅能够反映各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能够反映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通过不变价GDP能够计算经济增长率,它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变动情况。通过GDP和人口数量能够计算出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它反映一个国家的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GDP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承担的国际义务和享受的优惠待遇。例如,联合国根据连续6年的GDP和人均GDP来决定一个国家的会费;世界银行根据人均GDP来决定一个国家所能享受的硬贷款、软贷款等优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