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稳增长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沉着应对,科学决策,一季度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扩大,市场活力提升,发展后劲增强,实现经济平稳开局,稳中有进。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29.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和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6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61.76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239.57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为4.5:57.4:38.1。
表一:全国、全省、咸阳市一季度GDP及产业增加值对比情况表 |
单位:亿元,% |
地 区 | GDP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三次产业 结构占比 |
绝对量 | 增速 | 绝对量 | 增速 | 绝对量 | 增速 | 绝对量 | 增速 |
全 国 | 270178 | 4.8 | 10954 | 6.0 | 106187 | 5.8 | 153037 | 4.0 | 4.1:39.3:56.6 |
全 省 | 7265.41 | 5.1 | 239.06 | 4.6 | 3661.29 | 6.3 | 3365.06 | 4.0 | 3.3:50.4:46.3 |
咸阳市 | 629.79 | 7.1 | 28.46 | 4.6 | 361.76 | 7.7 | 239.57 | 6.7 | 4.5:57.4:38.1 |
(一)农业生产平稳运行。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4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林业增长15.9%,牧业增长5.1%,渔业下降5.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6.5%。农业、牧业增加值分别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51.8%和35.3%,在农业、牧业带动下,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8.46亿元,同比增长4.6%。
(二)工业主引擎作用明显。全市规上工业在产业升级、制造业较好发展的带动下,持续发挥经济“压舱石”作用,带动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325.35亿元,同比增长7.4%,高于全市经济增速0.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8.6%,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其中,占工业增加值64.3%的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依然是全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三)建筑业领域开局良好。一季度,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6.41亿元,同比增长1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9%,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从主要支撑指标看,一是高资质等级企业支撑建筑业发展。全市拥有一级及以上资质等级的企业17户,完成产值108.4亿元,同比增长8.5%,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0.5%。二是在“铁”建企业带动下,土木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63.5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47.1%,同比增长17.8%,拉动建筑业产值增长7.7个百分点;三是在外省完成产值支撑作用明显。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73.9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54.9%,同比增长35.2%,拉动建筑业产值增长15.5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复苏态势延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分别增长11.2%和1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4.6%,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
(五)部分服务业拉动有力。其他服务业中公共管理、教育、卫生3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12.2%、0.6%和8.9%,占GDP比重为10.2%,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
(六)金融领域保持平稳。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稳增压力犹存。一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回落17和2个百分点。一是电子工业增速下降。受彩虹光电液晶显示屏价格下跌等影响,一季度全市电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3%,影响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6个百分点。二是大企业大集团贡献偏弱。一季度,全市50户大企业大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366.1亿元,同比增长22.2%,低于全市8.5个百分点。三是停减产企业影响明显。一季度,全市累计停减产企业共186户,影响产值50.13亿元,拉低全市产值增速7.4个百分点。四是新增企业动能不足。一季度,全市新增68户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亿元,仅拉动全市当月总产值增长1.9个百分点,新增企业规模偏小,拉动作用不强,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不足。
(二)消费市场拉动作用减弱。一季度,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较去年全年回落0.2和12.1个百分点,其中,零售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全年回落4.1个百分点,住宿业回落7.7个百分点,餐饮业回落13.2个百分点。疫情影响的“洼地”效应逐步减小,消费市场呈现“增速收窄”的态势,市场后期持续恢复还存在一定的压力。一是实体店经营受到巨大冲击。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商经营的多样化多元化,以及疫情期间居民通过淘宝、抖音、直播间购物等方式满足消费需求,形成了足不出户即可购物的消费习惯,网上销售对实体店冲击巨大。二是居民消费信心有待提升。受疫情影响,咸阳居民消费习惯有所改变,以基本需求类消费为主,一些高档消费及休闲时尚消费回暖速度较慢,一季度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下降43.4%。同时,部分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受疫情影响收入水平有所降低,短期内收入水平的下降将影响近期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三是店铺空置率增加,招商周期变长。受疫情影响,以租赁形式进行经营的业户租金税费压力较大,部分零售业及餐饮业业户经营合同到期,续租经营意愿较低,空店招商周期变长,商户撤柜较多,市内供应商投资意愿不大,外地供应商资金储备不足或外地寻求机遇,招商难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市场后续高速增长的压力较大。
(三)第三产业部分指标增速堪忧。首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6%。究其原因,受疫情影响,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速、邮政业务总量增速分别为-4.1%、-29.4%、-19.7%,三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下拉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其次,其他服务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个指标的营业收入增速均为负数,对GDP的贡献率为-1.0%,规上企业户数少、县区分布失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因素致使企业营业收入总量少、增速低。
(四)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季度,各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差异较大。从经济总量上看,全市13个县市区平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8.45亿元,秦都、渭城、三原、兴平、彬州5县市区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余8县均未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最少的淳化县仅为最多的秦都区的11.4%。从发展速度上看,增长最快的县区与最慢的县区相差7.7个百分点,5个县区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表二:2022年一季度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
县市区 | 总量(亿元) | 增速(%) |
秦都区 | 122.37 | 6.8 |
渭城区 | 84.19 | 5.1 |
三原县 | 53.99 | 9.5 |
泾阳县 | 25.54 | 2.0 |
乾 县 | 37.89 | 7.8 |
礼泉县 | 29.79 | 7.7 |
永寿县 | 20.57 | 6.7 |
长武县 | 36.33 | 5.1 |
旬邑县 | 20.52 | 7.5 |
淳化县 | 14.01 | 8.7 |
武功县 | 37.59 | 7.2 |
兴平市 | 62.57 | 9.7 |
彬州市 | 84.43 | 8.5 |
三、对策建议
(一)部门联动共促经济增长。季度地区生产总值9大行业的36项基础指标由19个部门牵头负责,只有19个部门协调联动、共同发力,才能实现全行业全方面发展,确保经济稳增长。一是部门联动成立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明确指标预期目标,助推工作落实;二是各部门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加大对经济稳增长工作的统筹调度;三是加大督查力度,突出问题导向,全程跟踪问效各类问题,确保经济稳增长工作有力有效推进。
(二)狠抓落实稳定工业生产。一是持续抓实抓细中省市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加大对重点企业的“一对一、点对点”服务,以及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二是做好钢铁、水泥、石油化工、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全力支持企业采取长协价稳价保供,减少成本上升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三是加大工业新增和技改项目建设力度,建立辖区内企业纳规培育清单,对达到一定规模、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进行培育扶持,对产值未达到规模标准的企业进行跟踪,确保企业满负荷生产,早日纳规入统,形成增量。
(三)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快新兴消费领域的拓展,重点培育健康、养老、文化、信息、旅游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实体商贸企业转型发展,转变经营方式,扩大网上销售,满足便利消费需求;继续发挥汽车等大宗消费的支撑性作用;随着天气逐渐变热,要盘活夜间经济,从“夜市小吃”的单一模式转变为集“文化演出、休闲购物、品味美食、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地标性夜间经济消费圈,激发城市活力,释放消费潜力。
(四)补短强弱力争指标回升。对于第三产业部分指标增速为负的要找差距、求原因、寻办法、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如,保障客运物流畅通,尽快扭转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速和邮政业务总量增速负数现状;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业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做好企业生产帮扶及政策指导,二季度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增长。